2020年7月5日 14:00-17:00 百度APP獨家直播
『格致論道——時空折疊』系列演講
本期演講嘉賓
季君暉 x 塑料降解之痛
『 幾乎所有類型的塑料都已經在海洋中找到』
季君暉,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研究員、降解塑料中關村開放實驗室主任、工程塑料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季君暉和團隊從2000年以來的17年間只專注做了一件事情:可降解塑料的研發和推廣。長期從事塑料改性和工程塑料、抗菌材料、降解塑料等高分子材料和微生物相互作用領域的研究,針對當前日益嚴峻的海洋塑料污染問題,在國內率先開展了海水降解材料研究。
江穎 x 陌生的水
『 水究竟是什么?從原子尺度找答案! 』
江穎,北京大學博雅特聘教授,美國物理學會會士,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國家“萬人計劃”領軍人才。《科學》在創刊125周年之際,將“水的結構如何”列為本世紀125個最具挑戰性的科學問題之一。他利用自行研發的尖端科研設備,向世紀難題發起挑戰。他的研究改變了人們對水的傳統認知,開辟了原子尺度水科學研究的新方向,在物理、化學、材料、生物等多個領域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其研究成果多次在《科學》和《自然》發表,并曾于2016和2018年兩度入選中國科學十大進展。
劉勇 x 走出地球孤島
『 或許200年后,我們能飛出太陽系』
劉勇,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空間天氣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北京市懷柔區僑聯副主席,中國科學院文聯理事,科普作家協會會員,航天科技教育聯盟特約專家。90年考入武漢大學,2001年赴美留學,在美國期間參與過美國宇航局衛星項目。回國后主持空間科學衛星項目的研發工作,參與我國的火星探測任務。著有《深空探測器》,《國際空間站》等。
林楊挺 x 隕石的真相
『 尋覓天上星星,探究地外世界 』
林楊挺,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一直從事隕石學和行星科學研究,從小行星隕石中尋找太陽星云凝聚與太陽系形成過程的痕跡;通過火星隕石研究,理解火星的巖漿活動與宜居環境演化;通過月球樣品分析和探測數據研究,揭示月球的形成過程和演化歷史等。曾赴南極科考并發現大量隕石,深度參與我國月球與深空探測的科學研究。
陳子雋 x 手術進化史
『 手術兩百年,人類最獨特的一段進化史 』
陳子雋,資深紀錄片導演。2019年制作完成中國第一部全景展現人類與疾病抗爭的科學人文紀錄片《手術兩百年》(8集*50分鐘)。本片歷時三年,跨越十二個國家,在央視紀錄頻道播出后,引發破圈熱議。豆瓣評分9.4。囊獲中國廣州國際紀錄片節金紅棉獎、中國紀錄片學院獎,中國紀錄片學術盛典的年度作品、年度最佳導演等10余項行業大獎。有學者評價:“這部片子代表中國科學紀錄片在沉寂多年之后的再度崛起。”
高爽 x 天文學的困境與求生欲
『 組成宇宙的是故事,不是原子』
高爽,1983年生于北京,德國海德堡大學天文學博士,中科院國家天文臺博士后,在北京師范大學從事天文學的教學和科研4年,主持和參與三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重點課題,首次提出雙星比例與化學成分之間的相關性。2018年之后作為自由職業者從事天文學傳播、翻譯,在得到app開設《天文學通識30講》,組織線上、線下研學活動,翻譯出版科普作品,探索天文學傳播的現代敘述方式。
特邀主持人 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 魏科
關于格致論道
“格致論道”,原稱“SELF格致論道”,是中國科學院全力推出的科學文化講壇,由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和中國科學院科學傳播局聯合主辦,中國科普博覽承辦。致力于非凡思想的跨界傳播,旨在以“格物致知”的精神探討科技、教育、生活、未來的發展。
2020年7月5日 14:00-17:00 上百度APP搜索"格致論道"
在他們的探索里
過去與未來同時而至
時空折疊
萬物發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