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4年“率先行動”計劃實施以來,中國科學院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三個面向”“四個率先”要求,把實施“率先行動”計劃作為重大政治任務和重大科技任務,在科技創新發展、國家創新人才高地建設、高水平科技智庫建設、一流科研機構建設等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和突出成效,全面完成了“率先行動”計劃第一階段目標任務,在我國創新型國家和科技強國建設中起到了引領帶動作用,為2030年全面實現“四個率先”目標打下了堅實基礎。
在系統梳理“率先行動”計劃第一階段眾多科技成果基礎上,中科院按照“三個面向”凝練歸納出59項重大科技成果及標志性進展,我所牽頭完成的“深部資源探測理論技術突破與應用研究”入選其中。

空天-地面-井中-海底立體探測裝備體系
成果簡介:圍繞我國資源能源短缺現狀與探測裝備國產化的重大需求,地球科學研究院聯合院內外力量,從靶區優選、資源勘查、礦體詳查三個層面的探測需求進行布局:創建了極低頻電磁探測理論方法,填補了國內外空白;攻克了磁通門與感應式磁場傳感器、MEMS檢波器等關鍵核心部件,自主研發了衛星磁測、航空全張量磁法與電磁法、地面地震與電磁、礦床測井、海底地震與電磁等深部資源探測系列裝備,初步構建了空天-地面-井中-海底四個空間層次的探測技術體系;研制的火星表面磁強計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地面電磁、海底地震等裝備實現了產業化。研究成果打破了深部探測裝備嚴重依賴進口的局面,支撐了“向地球深部進軍”的國家戰略。
完成單位:中國科學院地球科學研究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中國科學院聲學研究所、中國科學院電子學研究所
附:“率先行動”計劃第一階段重大科技成果及標志性進展列表(中科院網站)
一、面向世界科技前沿(18 項)
- 在朗蘭茲綱領等研究中取得突破
- 理論預言并實驗發現固體中的無質量費米子態
- 首次在鐵基超導塊體中發現馬約拉納任意子
- 量子反常霍爾效應的實驗發現
- 中微子振蕩參數及反應堆中微子能譜的精確測量
- FAST建成運行并取得重要科學成果
- 功能pi-體系的分子工程
- 青藏科考重大突破
- 古基因組揭秘人類演化
- 光合作用光系統等超大分子復合體的結構、功能與調控
- 空間科學前沿探索與月球探測
- 基于射頻波驅動的托卡馬克高約束穩態運行研究
- 細胞命運決定與分子調控
- 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和科學研究
- 克隆猴及腦認知和腦疾病機理研究
- 光量子計算
- 大尺度光量子信息處理
- 亞納米分辨的單分子光譜成像
二、面向國家重大需求(29 項,此處列出 9 項通用領域成果與進展)
- 全球遙感空間信息系統
- 水稻高產優質性狀形成的分子機理及品種設計
- 半導體光電子器件及集成技術
- 深遠海裝備研發與科學應用
- 先進動力系統用高溫結構材料
- 聚變點火級激光驅動器與超強超快激光技術及其重大應用
- 熱帶島礁海洋生態系統性保護及綠化關鍵技術與應用
- 加速器驅動先進核能系統原理驗證及關鍵技術重大突破
- 凍土與寒區工程研究
三、面向國民經濟主戰場(12 項)
- 深部資源探測理論技術突破與應用研究
- 干細胞與再生醫學
- 冠狀及流感病毒跨種傳播機制研究和新冠疫苗、抗體研發
- 寒武紀/龍芯智能多核處理器研發
- 高光效長壽命半導體照明關鍵技術與產業化
- 新型存儲器件及集成研究
- 甲醇制取烯烴(DMTO)技術
- 以合成氣制乙醇為代表的化石資源轉化利用
- 創制抗阿爾茨海默病新藥
- 基于高等級生物安全實驗室的新冠肺炎基礎及其轉化研究
- 西北干旱區水循環與生態水文過程研究
- 作物雜種優勢遺傳機制及植物能量代謝和環境應答調控機制